“親們,咱學校景觀湖結冰了,是不是別有一番景象呢?不過,還得友情提示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試圖滑冰哦,冰面根本承受不了大家重量哈。”這是2012年12月7日天津職業大學官方微博發布的一條微博。
在剛剛召開的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宣傳部長聯席會議年會上,輿情專家、中青華云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翁時鋒認為,這是非常溫馨的提示,讓人感覺校方和學生柔情相依,正是對學生切身利益的關切和信息發布的活躍,使得這家資歷尚淺的高校官方微博非常突出。其實,這所學校的官微是由該校的學生記者自己打理。
前不久,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沈陽發布的《2012中國高校微博發展報告》顯示,高校開通官方微博自2010年始,2012年進入發展最快的一年。以騰訊微博為例,16166個高校微博認證賬號包括高校機構賬號11193個、校園個人賬號4973個。有54%的大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微博,微博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高校官方微博在學生中的曝光率仍不夠、知名度并不高,未收聽高校官微的學生比例高達79%。
微博時代,高校辦好官微的好處愈加凸顯。一般來講,高校官微承擔著對外和對內的兩種功能,對外起到展示形象、招生宣傳、傳遞信息、引導輿論、澄清謠言、應對突發事件、革新傳統新聞發布會、充當“新聞事件第一定義者”等功能;對內則起到和師生情感溝通、信息交流、為師生員工服務、充當校園的聆聽者和學生成長的關注者等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吸引學生的關注,發揮微博應有的功能,不至于使官方微博成為“僵尸微博”,避免造成官微“無人打點、荒草叢生”的現象,這是高校必須面對的一道坎兒。
與過去的單向宣傳手段不同,及時性、參與性、互動性是新媒體的特征,官方微博也應該由傳統媒體“招生宣傳”的單一性,向多樣化、多方面拓展和延伸。筆者認為,辦好官方微博,高校有必要實施“專業化”運營,打造一支“專業化”團隊。
首先,高校應轉變思想意識,充分認識到辦好官微對學校的重要意義。不得不承認,目前還存在很多高校沒有開通官方微博,或是不了解,或是認為沒必要,或者即使開通了,關注的粉絲過少,不及時打理,最終荒廢等現象。說到底,官微也部分考驗了高校管理者的新媒體意識和素養,考驗的是學校宣傳部門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工作的技能。過去那種“埋頭做事、多干少說”的理念在微博時代恐怕已不適合,學校也需要借助新媒體傾力打造宣傳、營銷的新模式。
其次,官方微博應明確定位和目標對象。一些高校僅僅將微博看做是官方網站的延伸,為了辦微博而辦微博,將網站上的新聞、宣傳稿或公文直接復制到微博上,內容枯燥、嚴肅、沒有任何吸引力,官微也不過是官網的“影縮本”,并沒有從受眾的接受心理考慮,不清楚學生們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關注的是什么,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自以為是”地熱衷于宣傳和教育,微博發布的內容不豐富,離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太遙遠。
第三,官方微博的發布應重視新媒體傳播的方式和手段。微博寫作不同于公文寫作,要站在“粉絲”的立場,需要獨特、鮮明的語言特色,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接受心理,并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表情、聲音、視頻等素材,以增強娛樂性和親和力。不考慮學生的接受方式,僅僅冷冰冰地充當“信息的發布器”,或是高高在上,沒有互動性,信息更新也不及時,這只會離受眾越來越遠。
第四,官方微博的運營需要“專業化”團隊。經營較好的官方微博,絕不是偶然天成,背后需要懂管理、懂策略、懂技術的人才。很多時候,學生在微博上的“吐槽”總會涉及學校的很多組織和部門,微博正常的運行僅靠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這可能會造成信息溝通不暢,問題不能及時處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精心選拔、接受相關業務培訓的專業團隊,分工負責具體事宜。
筆者以為,“專業化”團隊可以吸收部分學生參與進來,甚至完全放手給學生去做,畢竟,在傳達學校的宣傳和信息等“分內之外”的事宜上,唯有學生才真正了解學生內心最需要什么,他們所關注的東西、所使用的語言才更貼近學生這個群體。高校不僅要學會向公眾說話,還要學會借助“新媒體”這個“傳聲筒”來說話,這是值得高校好好研究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