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變化,武鋼成功將之前買進的232億噸礦石增值61億元,不但收獲了“2年盈利”,更提振了企業搏擊國際市場的信心。此舉體現了武鋼的兩個發展新思路,一是參與國際競爭,必須學會實際掌控產業全鏈條資源;二是無論國際、國內,需要協作創新,實現共贏。
2012年年底至今,鋼鐵市場“回暖”,價格上揚25%。“冰天雪地”中,堅持海外收購上游資源的武鋼人格外篤定:漲也罷,跌也罷,不怕!
截止到1月15日,世界3大礦石商必和必拓粉礦招標價格,較3個月前最低位拉高80%。2010年至2011年“榨干中國鋼鐵行業利潤”的海外鐵礦石,去年在全球鋼鐵需求不振的情形下,保持“低調”。去年第四季度,就在人們討論2013年“價格繼續下跌”時,全球鐵礦石價格突變。國內不少鋼鐵廠嘆息:市場回暖速度追不上鐵礦石。
這期間,武鋼與其子公司武鋼股份做了一筆交易:賣出前4年或收購或抄底國際7家礦山獲得的232億噸礦石儲量。
賣出價為150億元,比武鋼海外接盤價溢出61億元,大約是這家全球第6大鋼鐵企業2年盈利。
“賺到的不只是‘2年盈利’。”武鋼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武鋼海外礦山能運回1500萬噸礦石,冶煉成本可控。”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武鋼“反彈琵琶”率先出手,海外1折抄底一家國際礦山,此后連續拿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多國項目,手握232億噸礦石資源,一躍成為全球鋼鐵企業中最大礦石商。232億噸,相當于中國可查鐵礦石總儲量,是2012年全年鐵礦石進口總量31倍。
據介紹,2010年,202萬噸海外自有礦山優質鐵精礦運回武鋼,2011年上升至707萬噸,預計2016年,這種自給率達100%,一年6000萬噸。而2008年以前,武鋼礦石自給率不過16%。
“進攻上游”,一度遭業內“買了資源,還是買了包袱”爭議,但武鋼堅守海外上游資產。2012年,贏利下降,武鋼繼續堅守。
轉危為機這出戲至少唱了10年,武鋼天天跟蹤、分析全球鋼鐵原材料行情,屢屢與國際鐵礦石巨頭博弈,深知中國鋼企不拿下上游發言權,難打翻身仗。
購置國際礦山,只是武鋼產業鏈的一環,國際金融危機后,武鋼逆勢擴張,要么同行業,要么跨行業,實施資本、技術、市場、信息、生產資源互補與共享。
2008年,武鋼投資21億元入股河南平頂山煤業,成為平煤第二大股東,平煤出資15億元加盟武鋼煤化工產業,雙雙增效益。
同年,在廣西柳州,武鋼和柳鋼合建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在防城港,武鋼投資640億元建設環保型鋼鐵基地。
2010年,武鋼和安徽蕪湖奇瑞汽車共辦鋼板加工廠,武鋼板材直輸開在奇瑞家門口的新廠,奇瑞鋼材加工價降低50%。
武鋼與國內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共同投資開發海外資源,涉及金融、物流、港口、鐵路、海運等。專家分析,武鋼這些“上下游”延展手筆,體現了兩種發展新思路:其一,參與國際競爭,必須學會實際掌控產業全鏈條資源。其二,無論國際、國內,需要協作創新,實現共贏,推動產業向前發展。(記者 鄭明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