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友在线无码免费视频,久久只有这里的精品69,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0,2020国自产拍精品高潮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高校德育豈能簡單化?

魯延安
2013年01月25日15:06   來源:《 光明日報 》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德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和保證,但目前高校德育的一些簡單化的傾向,卻成為完成育人根本任務的障礙和不確定因素,應予警惕。
  
  力戒“德育智育化”傾向
  
  德智體美各種教育之間既相互緊密聯系,又各有自身獨立內容,既不能相互割裂,又不能混為一談。高校德育中基本理論和德育規范等有許多智育的內容,或者可以通過智育途徑讓學生掌握。但是這絕不是說德育就是智育,或者用智育的方法和途徑就可以實現德育的所有目標。一些高校和教師在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建設中,片面強調理論體系的講授和灌輸,出現了智育化的傾向。一本教材、一個課堂、一份教案、一張試卷就是“主渠道”和“主陣地”的全部。
  
  究其原因是教育者割裂了德育和智育的辯證關系,把德育等同于其他專業課等智育課程,只完成知識理論和規范體系的傳授,忽視學生思想政治判斷能力的提高、道德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忽視了人格的教育和培養。形成了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考筆記,考完扔筆記”,用分數和學分去評定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效果的局面,失去了德育感染教化的功能。
  
  德育要講求藝術性
  
  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兩種途徑,二者方法各異,分進合擊,共同完成德育的目標和任務,功能不可替代。但在現實操作中,顯性德育教育由于其直截了當的“有形”教育,具有鮮明的目的性、主動性和系統性,備受推崇。一些不適宜進行顯性教育內容和主題也通過這種方法進行。比如,在一些高校,學生社團越來越像官方組織,實踐活動越來越像課堂教學,德育教育越來越像運動等,一些道德情感體驗和熏陶等隱性教育內容也以很明確的顯性方式表達,既失去了教育的藝術性,又使之形式化、泛化。
  
  隱性德育教育是一種具有間接性、暗示性、滲透性的“無形”教育,是將預定的教育計劃、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案,隱藏在為受教育者特意創設一定的社會環境、活動場所和文化氛圍,并有意識地引導受教育者去感受和體會,使受教育者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得到心靈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啟迪,進而潛移默化地達到教育目的,它追求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浸潤式育人效果。“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孟母三遷”的古諺就是中國古代人們借喻隱性教育重要性的典型事例。
  
  高校德育隱性教育平臺、素材和方法的使用,有時候比我們直白的、系統的顯性德育教育所起的作用可能大得多,二者既不可偏廢,更不能相互取代。
  
  德育回歸學生主體地位
  
  高校德育在目標性追求和實施過程中,重視“灌輸理論”的使用,常常突出和強調教育者目標的達成,強調要將他們培育成自己期望的模樣。這種他育的“壓服”使受教育者主體的能動性被壓制,忽視受教育者主體精神的培養和自育功能的發揮。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在高校德育過程中,學生是受教育者,是內因,學校和老師是教育者,是外因。教育的效果如何,一方面靠外因的重要影響,但更重要的要發揮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學校、老師以及社會的外因通過學生自身這個內因起作用,另一方面大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除了學校、老師對其進行的他育,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主體精神的重塑應為重要組成部分。
  
  增強德育全員育人實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和學工部門是高校德育工作幾支相互聯系緊密的專職隊伍,這支隊伍的建設受到各級主管部門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專職化、專業化是加強這支隊伍建設的兩個重要方向。但在強化這種做法時,在高校一部分教師和部門中形成了高校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事情、“是輔導員和學工隊伍的事情”的偏頗觀念;加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之間也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這就形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和學工隊伍之間、專職思政工作隊伍教師與其他教師之間在學生德育工作方面“兩張皮”的現象,難以形成教育合力。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就要求“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可見,引導教師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觀念,努力營造形成專兼結合的德育教育合力的氛圍和條件非常重要和必要。如果我們在加強專職培訓的同時,對非專業的教師和管理人員等分類培訓和引導,將更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和合力的形成。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高校德育效果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進程,增強其實效性和針對性,就是在“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就是踐行十八大精神的具體實踐。(作者單位:安康學院)(來源: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

(責編:李晨陽、楊媚)


相關專題
· 學校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