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友在线无码免费视频,久久只有这里的精品69,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0,2020国自产拍精品高潮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深聚焦)

大學生,今天為何入黨

記者  趙婀娜

2016年06月23日07: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任霄澤,本科畢業后到西藏支教,碩士畢業后,離開北京到西藏山南乃東縣亞堆鄉工作,迄今已整整6年。孩子出生后即被確診為腦癱,只能留在北京由愛人照顧,一家人始終分居兩地。

曾維康,讀書期間便數次深入江漢平原,采訪多位鄉民,以口述實錄形式,撰寫《江漢平原一個村落26位鄉民的口述史》,翔實記錄中國鄉土農民的真實生活。畢業后聽從故鄉的召喚,回到家鄉,如今為中共海城鄉黨委書記。

……

這樣的人、這樣的事,還有許多。

在殲20的研制團隊中、在遼寧艦的研制團隊中、在神舟十號的研制團隊中、在駐守高山雪原的部隊中,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是一個群體——當代大學生黨員群體。

他們用實際選擇詮釋了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今天,大學生為何入黨。

“不能僅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而是讓更多人生活得更好”

“一批批清華優秀的畢業生投身艱苦地區,用職業選擇和堅守做出了思想入黨的表率,對學生思想入黨的評價,一定要以學生畢業之后的選擇來評判,用長期的視角來考慮。”針對解決大學生思想入黨難題,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始終這樣認為。

史宗愷跟記者分享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8級碩士研究生曾維康到基層工作一段時間后的感受:

“到基層工作幾年,我完成了兩個轉變。一個是從外地人變成了本地人,剛來這兒的時候,我跟老鄉說普通話,人家看我一眼,又轉過頭去,跟其他人用當地方言嘮嗑。于是,我拿出學習英語六級的勁頭來學習當地的方言。另一個轉變,是完成了從青年學生到基層干部的轉變。要搞清潔鄉村,我去鄉里做村民的工作,可沒人搭理我,有老同志告訴我,做村民的工作,要用村民們喜歡的方式,要跟村民先成為朋友,第二次下去,我帶著肉、酒、煙,和村民們一起嘮家常、聽村民們講心里話,一講就是好幾天。我也跟他們說心里話,就這樣,村民們開始了解我、信任我、接納我,開始自我發動,村子很快就成了當地創建清潔鄉村的示范村。”

史宗愷說,曾維康的故事不是特例,不是個案,在清華,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黨員在畢業后沒有留在大城市,沒有貪戀優厚的工作機會和待遇,選擇投身廣袤的中國農村,在基層、在一線,深入了解國情,將自己的成長與當地的發展、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系在一起。

“高校培養的學生黨員要樹立這樣的思想,無論畢業后去企業,還是去當公務員,都不能只是為了讓一個人生活得更好,而是要致力于讓更多人生活得更好。”史宗愷說,當我們評價大學生是否在思想上真正入黨,不能僅僅看他怎么說,更要看他怎么做,看他在重要歷史時刻的人生選擇。他的選擇,能真正反映其是否在思想上入了黨。同時,還要看他一生的價值追求和堅守。

“如今,清華、北大,以及不少高校的學生黨員,在畢業后都做出了令人敬佩的人生選擇,這樣的選擇,是代表青年未來方向的。當這樣的個體,匯聚成為一個巨大的群體,他們所做的,將具有方向性的意義。因為這說明一批批最優秀的青年人已經致力于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甚至用生命和鮮血來捍衛和推動這個民族的發展與前進。”有高校負責人分析。

大學生思想入黨,為何成難題

為研究破解高校黨建工作難點問題,高標準推進北京高校黨的建設,2015年4月,北京市委教工委實施了高校黨建難點項目支持計劃,實施周期一年半。清華大學承擔了“強化大學生思想入黨工作”項目。

當前,在許多高校看來,解決大學生思想入黨是個難題。那么,其原因何在呢?

來看針對高校相關調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曾在全校3000多名學生黨員中就思想入黨問題進行了專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7%的同學認同“人生理想是國家夢、民族夢、個人夢的有機統一”,98%的同學認可身邊黨員的政治覺悟,78.8%的普通同學明確表示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總體來看,大學生的入黨意愿很強,學生黨員在同學中威信較高,在思想入黨方面總體上是過硬的。

但是,調查中也發現,個別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還存在著思想不純、認識不清、入黨動機不端正、服務群眾缺乏真感情等現實問題。航空學院的一位研究生表示,身邊存在一些研究生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并不明顯,對學習困難學生幫扶不夠的現象。法學院的一位研究生表示,自己在理論學習上缺乏動力,加之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學習信息觸手可及,參與組織生活和集中學習的積極性在降低。

據中央組織部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8779.3萬名,其中學生黨員為224.7萬名。

采訪中,不少高校學生工作負責人也表示,“盡管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一些多元化、實用化的取向也不容忽視。近年來,社會上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滲入到高校,關于入黨動機、思想入黨的問題始終困擾著高校黨建工作者。”

對此,該如何看待,又該如何解決?

“當代大學生成長在多種價值觀念交互碰撞的社會環境中。在政治多極、文化多樣的國際背景下,西方世界不斷向國內滲透多元的思想觀點和意識形態。同時伴隨著國內社會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舊體制轉化過程中產生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國內外形勢變化的綜合影響,致使當前學生的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等基本價值觀也隨之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部分學生出現小幅度價值觀認知偏差。”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輔導員高超分析,“同時,在當下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背景下,黨員身份帶來的紅色福利影響被不斷夸大,成為公務員身份的職業敲門磚,成為有編制工作的重要參考砝碼,成為優秀群體的榮譽標簽。紅色福利就業影響的現實倒逼形成大學生黨員身份的現實需求,而非來自于內心自愿,致使入黨動機功利化程度加深。”

“此外,當下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過程中,部分實際存在著形式單一、內容枯燥、脫離學生實際、口號化、不接地氣、走過場式的黨員教育。簡單粗暴的說教式、義務式、程序化的黨性教育,會產生一定的反作用力,促使學生產生厭煩排斥情緒,從而導致越教育越排斥,越教育越懷疑,形成來自黨員教育本身的隱形排斥力。”有高校負責人分析,“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寶貴精神,漸漸的只能從小說、影視作品、黨員考察相關培訓講座等間接的經驗形式來獲得,黨性培養過程成為類似于通識課程的學習體驗,成為黨員發展的應試教育,很難達到讓學生將黨的發展與民族的興亡以及與自身命運相連的認知,很難讓學生從全黨全局的高度思考社會現實,無法實現內心的震撼效果,從而造成了學生對黨性培養的漠視。”

線上線下結合,大學生黨建工作開辟新思路

“支部應到人數13人,實到人數13人……同志們,我宣布,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系2010級本科黨支部開始開會。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文獻是毛澤東同志的《改造我們的學習》。”

“同志們!”這聲珍貴的稱呼,讓人恍惚間有了一種穿越時空之感。95年前,不也正是一群年輕人聚集在一起,由于他們的奮斗,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中國大地深深扎下了根……

這是中國人民大學黨史專業學生黨支部的一次支部活動現場。對于高校來說,從大學生思想引領入手進行“革新”,將大學生黨員對黨的認知,對自身黨性的培養,與對大學生自身成長緊密結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思想入黨難”的現實問題。

不少高校為此做了扎實的努力。

南開大學一些學生黨支部邀請學院教師共讀黨章、黨規及習總書記系列講話,并將朗讀錄音制作成微信進行專題推送,搜集黨史及兩學一做相關內容制作線上知識競賽,使廣大師生在學中測,在測中學。還有學生黨支部集體學習1921年至今的各種大事記,制作“黨史·當時”專題推送和精美日歷,通過黨史學習秉承先輩們的革命理想。學生們反映,“每一次不同形式的學習討論都進一步促使同學們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真正的為信念而入黨。”

針對“90后”學生特點,天津大學學生黨建工作開辟新思路,形成了線上線下結合、特色活動貫穿的多級培養體系。

線上,學生可以足不出戶上黨課。在“天津大學學生黨建”的網站上,一張從“遞交入黨申請書”到“成為中共正式黨員”的全流程圖清晰地將入黨全過程需要走過的31個步驟展示出來。有意愿入黨的學生,需要嚴格地按照程序像闖關一樣依次走完這31個步驟,才能成為一名正式黨員,這就從程序上杜絕了臨時“補”交幾份入黨審核材料的情況。

“網上黨課、網上黨務系統,實現了對全體入黨申請人、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全員覆蓋、全程培養和全面教育。”天津大學學工部副部長李霞介紹,2004年天津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開辦網上學生黨校,2009年黨建系統上線,目前已有6.5萬余人使用了網上黨建系統。近年來,學校又陸續開發了網上黨校APP,開通了“耀北洋”“北洋新青年”微信公眾號,推送培訓內容、時政熱點、政策綱領、學習資料等與學生黨建密切相關的內容,使學生黨員、積極分子隨時隨地“能充電”,時時刻刻“能補鈣”。目前,三個微信平臺粉絲量已達到8000余人,成為天津大學開展學生黨建新途徑。

高校開展的類似做法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求學生通過理論和歷史的學習,對社會歷史規律形成深刻認識和獨立判斷;通過社會實踐,對當下中國社會現實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政治態度。”史宗愷分析,既要做到“又紅又專,全面發展”,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又要努力做到“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建立對中華文明傳統的共同認識和文化自信,從而切實承擔起青年人的歷史使命。

(實習生姚怡云、馬駿參與采訪)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3日 17 版)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黨建新成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