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華
2017年09月06日14:5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五年間,全國專技人才總量新增860萬;
五年間,選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近1.5萬人;
五年間,1200余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工作成績單。
“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領軍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的重要論述,為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工作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
慎思篤行,方能瞻高致遠。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各級人社部門把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才強國戰略基點,改革創新、健全制度,橫向互動、上下協作,精耕細作、力求實效。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五年,高層次人才隊伍總量迅猛擴大、效能加速提升,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機制持續深化、水平全面提高,高層次人才服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更加緊密、成效顯著。
一樹繁花春似海
——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力向前
“更大力度實施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抓緊培養造就青年英才”“加快培育重點行業、重要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
《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出臺后,就落實《意見》中關于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部署,人社部立足職能、主動作為,以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等隊伍建設項目為抓手,深入開發高層次人才,在“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隊伍”的征途中昂揚奮進。
——配合實施“萬人計劃”,2012年全面啟動新十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大力選拔培養4000名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的中青年學術技術領軍人才,為人才強國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貫徹落實好2011年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繼續實行政府特殊津貼制度的通知》,把中央關心關懷廣大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激勵他們為國出力增光的目的落到實處。
——按照2015年底國辦關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意見的要求,2016年起啟動“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在加大博士后經費資助、優化博士后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博士后工作駛入發展“快車道”。
與此同時,針對高層次人才多樣化需求,人社部還組織開展多層次的學術技術交流、人才項目洽談、座談慰問休假活動,幫助人才化解工作難題、解決后顧之憂。在其引領帶動下,各地各級人社部門貫徹地方黨委政府要求,啟動實施了一系列高層次人才培養舉措,如北京學者計劃、上海的領軍人才開發計劃、浙江的“151人才工程”、江蘇的333人才工程等,形成了分層次、多渠道、上下銜接的人才選拔培養工作新格局,讓高層次人才發展迎來又一春。
作為親歷者和見證者,站在第五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臺上的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這些年人才工作的變化和感受。
“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渴求人才,極端重視人才。現在各種各樣的高層次人才計劃和獎勵,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來說,是很好的催化劑和驅動力,是充滿正能量的鞭策。”薛其坤說。
一路快馬加鞭,一路砥礪前行,舉目神州,一個人才濟濟、群星璀璨的嶄新局面正在形成。
近5年來,取得專業技術職稱資格人員近千萬人,全國新增博士后研究人員近6萬人。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兩院院士150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7.7萬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300多人……
一支梯次合理、素質優良、具有一定開拓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正在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加快集結!
千帆競發春潮涌
——選育機制破除束縛
高光勇是入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工程”的首批專家。十年前他創辦了重慶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血液凈化設備等高端數字醫療器械領域研究。
如果回到過去,像高光勇這樣的非公企業人才,是無緣進入“百千萬人才工程”的。機會始于2013年。當年的“百千萬人才工程”突破了傳統體制機制壁壘,首次將觸角延伸到非公領域。
入選后的高光勇,通過參加工程組織的境外培訓、創新講壇等多種途徑,學習先進知識、積累發展資源,融合國外先進技術,創新內部人才管理,將企業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行業龍頭企業,并在技術上實現了我國血液凈化領域與世界同步接軌。
體制新,人才聚;機制順,活力增。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也不例外。
各地各級人社部門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程度將事業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選拔出來、集聚起來。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3年起擴大到非公企業,還首次規定,事業單位可不受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等限制申請特設崗位引進人選;對跨區選調的,開辟綠色通道。不僅如此,入選者在申請863、973等重大科技計劃時可優先立項,并能擇優安排到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科研基地等擔任首席專家等職務。
博士后制度突破了傳統人事管理體制在戶籍管理、人事關系、職稱評定等方面的限制,打通了博士后人員在不同地域和所有制單位之間,以及不同學科和科研領域之間的流通渠道。
在享受政府特貼專家選拔管理方面,新的通知明確要求完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跟蹤管理和退出機制,加大激勵保障力度,完善發揮作用的平臺,建立聯系服務制度。
掃除“絆腳石”,效果立竿見影。從尖端層次看,截至2014年,有52位博士后當選兩院院士;從創新能力看,每萬名勞動力研發人員達到42.3人/年,已非常接近2020年規劃目標。
不僅如此,各地人社部門在選育高層次人才方面也探索出不少好辦法:北京、上海、湖北對水平頂尖的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實行“一事一議”“專門通道”,并在事業單位設立特設崗位,面向全球選拔人才。江西建立76個院士工作站,柔性引進103名院士、800名團隊成員,形成“候鳥型教授”集聚景象;
山東發文為人才“加油”,選拔突貢中青年專家取消“副高”限制,將重點放在業績考量,讓人才安心業務專注研究。為避免專技人員繼續教育“走過場”,云南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與使用、晉升銜接的激勵機制,學習情況作為職稱申報重要條件,讓繼續教育工程真正起到學用互促;
青島等多地推行下放博士后管理權限改革試點,促進人才流動更便利,人才創新勁更足。哈爾濱鼓勵技術研發實力較強的小微企業,申請設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為產學研用一體化注入一劑“強心針”……
棋落關鍵處,搶得制高點。隨著機制“堅冰”不斷融化,天下英才紛至沓來、源頭活水驅動創新正在從理念演變為現實。
春風得意馬蹄疾
——“人才引擎”提速發展
“過去的36年,我一直從事小麥新品種培育和推廣動作。我的愿望是要讓我們的小麥品種用更少的土地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盛上自己的口糧。”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小麥育種專家茹振鋼有著自己的夢想。
為國出力,強國興邦。這是所有與茹振鋼一樣的高級專家、專業技術人才懷揣的報國之志。
為此,各地人社部門搭平臺、建載體、優生態,放手支持廣大高層次人才在科學研究、民生工程等領域中發揮作用,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夢想,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實現匯聚力量。
把握大勢,應勢而謀。人社部在編制《專家服務基地建設管理辦法》中,專門提出要主動聚焦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來自各行業領域的頂尖專家走農家、進地頭,下工廠、到學校,為基層解決了一大批技術攻關、民生發展難題。
自開創性地在上海寶鋼設立第一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條在科研機構與生產部門之間建立的交流合作紐帶擰得越來越緊,成為產學研結合的一套有效模式。
一系列舉措的實施,正催生出人才價值得到體現、能力得到發揮、活力得到釋放的可喜局面——
2012-2017年間,在站博士后獲得發明專利近7萬項、實用新型專利近2萬項;自“萬名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啟動以來,39150名專家深入基層開展服務26800多場次,簽訂合作協議5540多項,惠及基層群眾230多萬,被譽為“推動基層發展實實在在的‘暖心工程’”。
獲得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有不少在其專業領域躍升為世界科技的“并跑者”“領跑者”。其中中科院“蛟龍”號載人潛水研究集體成功突破7000米,一舉使得我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以上海洋深處作業的能力。
這是智慧光芒和科技進步互動交融的生動實踐。這是人才事業與國家夢想同頻共振的雄渾樂章。隨著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如雨后春筍般培養造就出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組織工作成就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