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 勇
2018年01月16日07: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7年最后一個工作日,記者來到遼寧本溪市的明星村——平山區興安村采訪,卻沒見到“當家人”村支書趙云凱,他正在省城參加省里的村支書培訓班。
“出來看看,才發覺差距真是大。”電話里他感慨,“原來我總想把村里的經濟搞上去,把村民待遇提上去,我這個書記就問心無愧了。但這兩年才發現,村里的黨建、文化建設、村風都有點‘瘸腿’。”
趙云凱此前一門心思想搞活村里企業,對其他壓根不在乎,“市里、省里培訓根本不去。”變化始于2015年初,本溪在基層普遍設立了黨建指導站,平山區第一指導站站長辛穎看準了這個富裕村,隔三岔五就往村里跑。現在的興安村不再是單兵突進,而是以黨建為引領,各方面都走在了平山區前列。
2015年以來,針對基層黨建虛化、弱化的現實情況,遼寧大力推行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以縣(市、區)為單位,每3—5個鄉鎮(街道)設立1個區域性指導站,每站配站長1名、工作人員2—3名。目前,全省共設立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459個,其中,在鄉鎮(街道)設立402個、在工業園區設立57個,共配備專兼職黨建工作指導員5000余人,實現了基層黨建工作有機構管、有專人抓的新格局,夯實了振興發展的基礎。
扭轉“倒三角”,基層黨建落地落實
本溪市溪湖區東風街道新興村老黨員于堯峰今年87歲,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于老年事雖高,但精神矍鑠,每次支部活動,他都走上三四里地,到組織關系所在的社區參加黨員活動。
前一陣,于老摔了跟頭,腿腳不便。黨的十九大后,他急著參加支部活動,于是,溪湖區基層黨建工作第三指導站的黨員們來到他家中,送來新黨章,站長姜楠還給他解讀十九大精神。
“以前,區委組織部組織科就4個人,對應省、市好幾個處。人手少,一天材料都忙不過來,沒時間調研、指導,更沒空策劃活動。”平山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說,“現在不一樣了,有了指導站,活有人干、干得及時,更能把黨建壓力傳導到最基層。”
一段時間以來,基層黨建工作機構、黨務工作者自上而下成“倒三角”狀態,越到基層,黨建工作力量越薄弱、黨務人員數量越不足,其中,大多數黨務人員還是兼職人員,很難專心抓黨建。“這一問題的癥結在于,鄉鎮和街道編制和職數緊張,難以根據工作實際需要增加人員。”遼寧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任長海介紹。
2014年以來,遼寧認真貫徹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針對不適應形勢需要的“倒三角”,省委以創新求突破,從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入手,在縣(市、區)委組織部下設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負責指導基層黨建工作。各地普遍為每個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核定編制2人左右,其中站長按鄉鎮(街道)副職的職級配備,編制和干部職數在各縣(市、區)現有編制和職數內統一調劑,不新增編制、不增加職數。
如今,全省普遍建立了“2+3”制度:“2”即指導站站長列席縣(市、區)委組織部部務會制度、參加所指導鄉鎮(街道)黨(工)委研究黨建工作會議制度;“3” 即指導站每周一次例會、每月一次調研、每季度一次情況分析制度。作為縣(市、區)委組織部的派出機構,指導站負責指導基層黨建工作,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確保基層黨建任務的落地落實。
開設“直通車”,指導工作一竿到底
黨建指導站,在黨委和最基層群眾之間架起了直通車,裝上了“千里眼”,有了調研員、指導員、督導員,抓基層黨建工作不再費勁。
鐵嶺縣第三指導站負責指導最為偏遠的東部山區五個鄉鎮。指導站站長王軍一周至少去村里兩天,村級活動場所咋樣,“三會一課”是不是開了、規范不規范,發展黨員合不合規,黨組織有沒有致富項目,他都一一指導檢查,熟悉了70個村、5900名黨員的基本情況。
鐵嶺縣范家屯村村支書孫東甫是個80后的致富能手,2016年村“兩委”換屆,他當選為帶頭人。由于一直在外經商,孫東甫對村務、黨務一頭霧水。“剛上任時,連‘三會一課’是啥都搞不明白。”這不,王軍定期到村里指導,幫著黨員設置載體活動,使孫東甫短時間內就熟悉了業務,范家屯村也成了黨建標兵。
“基層黨建指導站,在各級地方黨委組織部門和基層黨組織之間開設了一輛‘直通車’,把黨的組織工作觸角延伸到了最基層,形成上下聯動、橫向貫通的基層黨建工作指導體系。”遼寧省委組織部組織一處處長劉文生說。
鐵嶺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孫彤說,“以前安排部署工作,到基層末梢坐的是‘牛車’,現在坐上了‘高鐵’,很快就到位。”對此,鐵嶺縣蓮花湖街道黨工委書記鄧慶年感受深刻,“在我們街道,6個新社區都是搬遷后組建的,硬件不差,但黨建基礎薄弱,經過指導站一年多的指導,現在6個社區基本實現了規范化。”
架起“連心橋”,服務群眾有新抓手
2017年12月15日,鐵嶺縣蓮花湖一號小區,70歲的孟大娘在社區工作人員指導下,拿著手機掃了一下二維碼,就進入了社區黨建便民服務平臺,和社保部門工作人員連線視頻,“這就不用跑了,可以直接領取養老金。”孟大娘腿腳不方便,她通過平臺發語音,向社區預約了這一服務。
該黨建便民服務平臺是指導站的黨員幫助設計的。水木華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孫守超干了兩年多的書記,書法、攝影、舞蹈、太極等40個活動搞得風生水起,但他總覺得缺點什么,“在服務群眾上還是有差距。”在設計活動載體時,指導站根據老年人較多的情況,設計了這一載體,社區黨建也找到了自己的特色。
采訪中,不少基層黨組織書記向記者感嘆:有了黨建指導站,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提升了,黨建工作的本領更強了。指導站依托QQ群、微信、“聯系卡”等平臺,將上級工作部署及時下發至所指導的鄉鎮(街道)、村(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將深入基層了解收集的信息、工作動態,隨時向上匯報,實現了工作部署和基層動態實時更新,搭建起連通市、縣、鄉、村的信息“高速路”“連心橋”。
2017年8月,一場生動的情景互動式黨課在本溪市溪湖區彩勝社區大會議室拉開序幕。社區三代老中青黨員代表的入黨申請書影印件在LED大屏上播放,當主持人讀到部分片段時,不少老黨員激動涌淚。“當初寫的入黨申請書至今已封存了30多年,沒想到組織居然能調來影印件。”趙玉芬、溫淑琴等老黨員很是激動,“多年來,我們一直對黨有深厚感情,現在仍有為黨工作、為群眾服務、發揮余熱的信念。”會場上,響起陣陣掌聲。
其間,主持人又通過社區黨委微信平臺視頻連線在外打工的80后黨員史明月。通過現場互動,史明月深深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黨課怎樣吸引黨員,是個難題。”社區書記劉艷平說,這一創意就是指導員楊雪策劃的,讓黨課更有吸引力了。
有了黨建指導站,基層黨組織更有戰斗力,黨員更爭當先鋒了。2017年,范家屯村征地1700畝為企業落戶,涉及70多歲老黨員李樹森家中僅有的3畝多地。他細致地做老伴工作,并動員黨員帶頭搬遷。最終,全村涉及到的30多名黨員戶全部簽字,無一拖后腿。
“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爬坡過坎,需要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勇于擔當,主動作為。”遼寧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正譜說,“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大要求,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抓基層打基礎強基本,做到組織有活力、黨員起作用、發展上水平、群眾得實惠。”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16日 18 版)
相關專題 |
· 黨建周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