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諸城市作家協會 王畔政
2018年07月16日13: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的一生有幾個四十年?而四十年結緣一份報紙,應算是人生的一大盛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一個春天起,我與《人民日報》相識相知,至今相戀相依,緣定終身。
我依然清晰的記得,1978年春天一個上午的兩節初中二年級數學課,數學老師張俊坡手捧一張報紙,看上去很是興奮和得意。奇怪的是這兩堂課他不再講數學,而是高舉起那份報紙聲若洪鐘地說,今天不上課了,專門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人民日報》的作品。然后,他抑揚頓挫地朗讀一篇長長的文章《哥德巴赫猜想》。第一次我們知道了有一張報紙叫《人民日報》。第一次知道了一位大數學家陳景潤,知道了陳景潤關于“1+2”的證明,這個被譽為世界近代三大難題之一的數學課題,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兩節數學課,只讀一張報紙,張老師聲情并茂,讀得那么入迷。間或加上幾句評論,或者是一些生僻詞語的解釋。正是這堂非傳統意義上的數學課,給我們全班同學種下了向陳景潤學習的種子。課后想想,其實我們上的就是數學課啊。一個關于數學家勇攀科學高峰的數學課,一個摘取世界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數學課。這堂課上得異常過癮,可謂酣暢淋漓。因為我是數學課代表,課后我迅速地尾隨張老師到辦公室,索取那份報紙。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反復閱讀。我不能貪婪那份報紙,根據師囑第二天按時送還給老師。從此,《人民日報》大地副刊那份神圣,已在我的腦海中矗立。
原來課外還有這么厲害的數學家,原來課本外還有這么好的文章。自此,我向往寫一手好文章的大作家。
走上工作崗位后,我先后做過企業文案、中學教師、鄉鎮機關秘書、報刊編輯。慶幸的是,我幾乎就和心向往之的《人民日報》朝夕相處了。每天,我都期待著綠色郵差的鈴聲,期待著第一時間親吻那墨香氤氳的《人民日報》。展報品讀,為了學習,也是為了更好地工作。無論是四版、八版、十二版還是十六版,我總是全面閱讀,精讀的欄目有社論、人民論壇、今日談、文藝評論、文學作品等,而尤為關注的是大地副刊。感覺“大地”的名字真好,不僅僅是副刊的“大地”,也是整個《人民日報》的“大地”,根植大地,傳遞黨的聲音,引領時代發展。我一直有剪輯報刊文章的習慣,至今積累了27本剪報,多數是大地副刊作品。
取法其上,僅得其中。讀最高端、最具權威性的《人民日報》大地副刊,這是一位文學創作者獲取捷徑的最好選擇。新時代以來的大地副刊,作品的思想境界、藝術水準、審美取向、人性溫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掘。好讀、耐讀,給讀者以深長意味的思考成為新時代作品鮮明的特點。而編輯家們那篇篇短小精悍的“大地漫筆”,無疑是一次次精妙絕倫的微型寫作課,號準時代脈搏,書寫時代風云,成為我寫作路上的引領者。
《人民日報》是我最好的老師。我一直邊讀邊學邊寫,公文寫作、新聞報道、文學作品,也有了一點“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成果。我的散文、評論稿件已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每日電訊》上發表過,是《人民日報》給了我寫作的靈感和智慧。在大地副刊上發稿是每一位文學創作者的夙愿,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的作品也一定會榮登大地副刊。為實現這一崇高的目標,我一直在奮勇前行的大路上。
歲月如梭,白駒過隙。《人民日報》創刊七十周年,多半的時光我與她相伴,情深綿綿。驀然回望,四十年前的1978年被譽為科學的春天,而《哥德巴赫猜想》的發表,無異于科學春天的序幕,自此,祖國大地科學的春天繁花似錦。科學是人類思想文化的先導,大地副刊的作品也日漸豐盈、飽滿、溫暖,恰似一道雨后的彩虹,斑斕多姿,映照遼闊的長空。
祝福您,《人民日報》!
相關專題 |
· 我和黨報黨網有個約會在線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