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游 儀
2024年08月29日07: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服務隊隊員在玉林老年公寓開展志愿服務。 |
天很熱,沒有一絲風,悶得像進了蒸籠。連日高溫,四川成都玉林西路出現線路接頭故障。接到電話后,穿著絕緣服,戴著安全帽,國家電網四川電力(成都高新)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立即到場,帶電作業。
39攝氏度的高溫下,隊員們衣服已經濕透,汗水順著臉頰滴個不停。好在這類情況大家處理起來駕輕就熟,沒過多久,故障就已排除,解了社區居民用電的燃眉之急。
在成都,知道連心橋服務隊的人不在少數。
服務隊之中,有黨齡10多年的老隊員,也有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懷揣滿腔熱情,架起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2002年成立至今,8000多個日夜里,7任隊長和42名隊員接力傳承,踐行“有呼必應、有難必幫”的承諾。
一大早,帶上工具包,喊上同事,服務隊隊員劉祿就往毛順偉老人家趕。聽見門鈴聲響,老人立馬起身,打開門,迎上前。不等閑聊了幾句,劉祿和同事一道鉆進了衛生間,檢查排水管道、確保密封性能,幫著老人安裝抽水馬桶。
毛順偉78歲了,上下樓梯都得拄拐,家中蹲廁也不方便。之前劉祿上門修理燈具時,老人說想換個馬桶,被他記在了心間,這回不僅安裝了抽水馬桶,還在浴室加裝了安全扶手。
這樣的貼心幫助,劉祿已經做了多年。他經常上門看望毛順偉,幫著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檢修電路、更換燈具,對他來說是件小事,可在老人眼里,這些樣樣都是大事。
截至目前,連心橋服務隊累計結對幫扶空巢、殘疾老人100多名,開展電力搶修和上門服務10萬余次,接聽求助電話15萬余次。
本是守護居民用電安全的一支隊伍,為何義務開展便民服務?
2002年,住在建國巷的杜德柱家中電表突發故障。隊員們趕去處理時,發現老人無人照料,便主動幫忙收拾屋子。從買藥送醫到打掃衛生,隊員們經常上門,解決了杜婆婆生活中的很多難題。
杜婆婆常說:“你們比親人還親!”這讓隊員們意識到,作為黨員,能做的事還有許多。于是,他們開始主動承擔更多的志愿服務工作。
這一干,就是22年。
有的老人聽力不好,隊員們設計出“愛心閃燈門鈴”,會振動、能閃光,哪怕聽不見敲門聲,也能被可視化的門鈴提醒;有的婆婆視力不行,電表上的數字都瞧不清,隊員們開動腦筋,裝上了“電表放大鏡”;至于獨居老人,隊員們則為他們定制了“一鍵通連心橋”熱線,遇到麻煩事,按下鍵就能立即找到人……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隊員們與老人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的老人甚至把家里的鑰匙交給了他們。服務隊每年還會制作一幅“幫扶地圖”,上面清楚地標記著老人們的姓名、年齡、住址、身體情況等信息。如今,這張地圖已從紙質版升級成了電子版,幫扶對象也從5人增加至101人。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從電力搶修全年在崗,到義務幫扶隨叫隨到,“連心橋”的傳承,是隊員們的堅持和奉獻。“我們全年在崗,接到求助后,會盡可能在45分鐘內趕到求助者家中提供幫助。”現任隊長吳昊說。
在群眾眼中,隊員們總是頭戴安全帽,肩挎工具包,很快趕來,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帶來一個又一個驚喜。每當看到隊員們的橙色身影,他們都會倍感安心。
為避免老人因樓道無照明而摔跤的事情發生,隊員們利用業余時間義務為小區更換電線、聲控開關和燈泡,“照亮回家路”公益行動持續開展,前后服務169個小區單元;針對個別老舊院落電瓶車充電不便、居民私拉亂接飛線充電的現象,隊員們安裝了智能充電裝置,居民可選充電時間,時間到后設備自動斷電;為防止獨居老人出現意外情況后無人察覺,服務隊聯合國網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研發了“親老智慧系統”,通過用電數據采集分析,精準研判獨居老人生活狀態。
在服務隊收到的200多封感謝信中,一封手寫信讓大家印象深刻。信中寫道:“有求必應,呼之即來。你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我從你們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這封感謝信,吳昊收藏至今。對他來說,付出同樣是種收獲,“如果善意是照亮他人的一束光,那當我們不斷向前,也總有一束光會照回自己身上。”
如今,國家電網公司已經擁有4900余支遍布全國的黨員服務隊,近11萬人加入其中。“每支服務隊開展的活動、提供的服務不盡相同,但大家的心是一致的,都是想著竭盡所能,為群眾提供幫助。”吳昊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9日 06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