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綜述
本報記者 盛玉雷 張 凡
2024年12月06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今天,如何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怎樣壯大主流敘事、唱響時代強音?
主流媒體挺膺擔當,黨報評論一直在路上。12月2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評論部召集,湖南日報社主辦的2024黨報評論融合發展論壇在湖南長沙舉行。圍繞“為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展現評論擔當”主題,來自中央媒體、地方省委宣傳部、30余家省級黨報和學界、新媒體平臺的代表匯聚一堂,共謀黨報評論融合發展大計。
這是一場觀點的交匯,也是一次心得的交流。“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需要黨報評論在改革創新中激發新優勢”,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浩東在致辭中作出判斷。“兼顧思想的‘大視野’、理論的‘深邏輯’、細節的‘微表達’,找準人們思想認識的共同點、情感交流的共鳴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馬宏偉給出思考。
凝心鑄魂,做主流價值引領者
輿論導向正確,就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才能扛起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主流思想輿論的重任。
挑戰,迎面而來。人民日報社評論部主任陳家興認為:“時代飛速嬗變,輿論格局深刻調整,傳播方式持續變化,給主流媒體帶來全新的挑戰。”青海日報社副社長莫自才坦言:“內容生產有待豐富、專業隊伍亟待加強、理論傳播研究不夠、宣傳平臺聯動不足。”
使命,催人奮進。“越是眾聲喧嘩、思想多樣,越要敢于發聲、亮明態度。”湖南日報社社長姜協軍感言。“新的發現、新的思考永遠具有生命力,這要求評論員有較高的理論水準、政策水平、思考能力。”河南日報社副總編輯張學文表示。
立足“大時代”,寫好“大文章”。黨報評論之所以“重磅”,歸根結底是因為聚焦的議題之重、闡釋的思想之重。以思想優勢贏得話語優勢,才能成為輿論場的定盤星、壓艙石。
人民日報評論打造“任仲平”“任平”“仲音”等品牌,經濟日報明確“評論立報”、成立評論委員會,內蒙古日報刊發“正言”評論,江西日報創辦“江報時評”欄目……守正創新,牢牢把握思想脈絡,就能緊扣時代脈搏,不斷打開新空間。
“任何情況下,心中都要有黨,腦中都要有弦,發聲都要到位,力爭成為輿論場上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權威聲音。”吉林日報社副社長李振軍表示。當好主力軍,發出最強音,這是黨報評論的責任使命。
激濁揚清,做優質內容創作者
全媒體時代,信息無處不在,觀點無時不有。“好文章”如何贏得注意力?“好聲音”如何增強穿透力?
不管輿論格局如何演變,真實理性的新聞準繩沒有變,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沒有變,清新明快的文風追求也沒有變。對此,與會嘉賓廣泛認同。
好內容,靠正能量支撐。解放日報社副總編輯繆毅容認為:“要看透表象,進行‘有價值’的思考,讓‘主流觀點’講出深度、講出思想、講到公眾心坎里。”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張曉峰提出:“全面準確辨析因果,客觀公正判斷是非,言之有理、以理服人,黨報評論就能提供更具含金量的情緒價值。”
好內容,靠好文風表達。貴州日報報刊社副總編輯范朝權說,選準精微切口寫出“四兩撥千斤”的筋骨力道,多講前人少講或沒有講過的新話、短話、大白話,才能把有意義的黨報評論寫得有意思。
主力軍挺進主戰場,就要能打仗、打硬仗、打勝仗。如何讓好的聲音、對的觀點、正的能量傳播得更廣泛、更深入人心,成為此次論壇熱議的話題。
在甘肅日報社副總編輯邱暄美看來,更好滿足受眾需求,必須提供更多的新鮮感、陌生感,做評論的增量。內蒙古日報社副總編輯吉莉認為,多喝墨水、多沾泥水、多流汗水,把理說到人心里,黨報評論才能展示強大生命力和“圈粉力”。
今天,海量觀點撲面而來,真與假交織、主流與非主流同臺,黨報評論必須掌握看家本領,不斷提升感染力、說服力、共情力,拓展主流輿論的影響力。
改革創新,做融合轉型推動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為黨報評論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
順應融合大勢、加快創新步伐,是黨報評論的主動追求。河北日報探索“銳評”“縱覽快評”“縱覽視評”等融媒體評論欄目,甘肅日報開創“敦煌風”“絲路花語”等網評欄目,發揮新媒體評論“輕騎兵”作用。
延伸評論傳播鏈條,豐富評論話語體系,拓展評論呈現形態,有助于黨報評論“破壁”“出圈”,讓大流量充盈正能量、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在江西日報社副總編輯朱彥看來,“實現黨報評論正能量生產和大流量傳播,實質是要推進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放評論生產力特別是新媒體生產力”。
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敢于突破傳統思維束縛,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和途徑,才能釋放新聞生產力、提升輿論引領力。
法治日報社評論部主任凌鋒認為,要把主流價值、信息技術、傳播藝術結合起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類形態之間應該基于“優勢互補”產生化學反應,而不應是“硬性嫁接”下的物理堆積。
改革創新是系統性的。網上網下的機制怎么融通,“報、刊、網、端、微、屏、號”如何打通,“策、采、編、發”怎樣優化,等等,都成為融合發展的實踐課題。
重慶日報探索“跨文體寫作”,以融合思維升級評論寫作。報社編委、理論評論部主任單士兵坦言:“改革創新需要一個由多方激勵、專業支撐、社會包容等要素組成的閉環。”
改革創新,篤行致遠。今天的黨報評論正努力遞進一步、再上一層,在守正創新中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6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