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10:2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本報西寧訊 (通訊員 青組 青人社)近年來,青海拓寬視野將更多人才納入評價范圍,明晰標準更加精準發現識別人才,用活多元主體提高人才評價專業度,加快形成導向明確、精準科學、規范有序、競爭擇優的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
堅持以用為本、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注重在各領域、各行業、各類組織中發現、識別和支持人才。出臺《青海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圍繞高校、衛生、工程、農業、自然科學研究制定25個職稱改革實施方案,設立少數民族語言翻譯、黨校人力資源培訓、科學傳播、自然資源工程等9個特色專業。建立職稱申報“直通車”制度,對創新突破、成果轉化取得顯著成效的人才,根據學術技術貢獻直接認定相應職稱,不斷增強人才成就感、獲得感。建立基層人才職稱評審“雙向晉升”通道,基層人才可結合實際選擇全省統一或基層有效的“雙定向”職稱,對在參加重大自然災害或公共衛生事件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基層人才,可適當放寬學歷、資歷、論文限制要求,直接申報“雙定向”高一層次職稱。近年來,全省3606人取得基層“雙定向”職稱,在基層兌現了待遇。全面暢通非公經濟組織人員職稱申報渠道,1.2萬余名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取得相應職稱。
樹立能力、實績、貢獻導向,制定援青人員、民營企業、基層“雙定向”、農牧民等專項評審政策,修訂完善54個職稱評審標準,堅持從不同領域實際出發,分層分類評價人才。面向科技人才、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人才、教育人才、醫療衛生人才、農牧區實用人才、高技能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基層一線及青年創新人才等7個重點領域人才,結合人才職業屬性、崗位特點和不同層次提出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規范性、指導性意見。圍繞用好用活人才,發揮政府、市場、用人單位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評價制度環境,388名高層次人才直接認定高級職稱,392名援青人才、426名“田秀才”“土專家”、97名高技能人才獲得職稱。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