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10:2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2023年,村集體資產超億元,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萬元。成績斐然,榮譽紛至沓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最佳宜居村莊……這里是湖北省谷城縣五山鎮堰河村。
一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偏僻山村,既無交通優勢、亦乏礦產資源,卻走出了自身獨特的鄉村振興之路,宜居宜業的幸福底色愈加鮮亮。聚焦綠色發展,敢開拓善謀劃,發動群眾共同締造美好生活,這是堰河村黨委書記閔洪艷32年來帶領黨員群眾干事創業、脫貧致富的深層“密碼”。
1992年,30歲的閔洪艷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彼時,村集體負債20余萬元,村民養家糊口尚且困難。“看山山禿頭,望水水斷流,走路路斷途”,可謂一片烏云在心頭。臨危受命,窮則思變。這個年輕人意識到,沒有耕地和礦產,不等于村里沒有資源,山水就是最大的資源。“人在,山在,綠色在”,他決定帶領群眾開墾荒山種植茶葉。
茶葉既不能果腹,銷路利潤也不確定,很多人擔心“賠了夫人又折兵”。“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面對村民的遲疑,閔洪艷埋頭苦干。上行下效,越來越多黨員群眾加入。他又帶著村干部外出推銷茶葉,逐漸打開市場。幾年時間,堰河村發展茶園1200畝,茶產業成為支柱產業,村集體收入大增。
不久,閔洪艷敏銳地發現,依托山水風光,堰河村有更多可能。他把目光投向了鄉村旅游。為了順利推進垃圾分類等環境整治工作,他帶領黨員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讓群眾意識到創造山清水秀的鄉村環境是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制定村規民約,編印文明手冊,推進廁所革命、污水治理、村莊綠化……一套組合拳讓堰河村“茶成壟、樹成片、澗水清、民風淳”。
環境美了,可對于做生意,村民還是不敢放手干。閔洪艷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發動妻子開辦村里第一家農家樂,幾年過去有了起色,群眾逐漸卸掉了思想包袱。很快,堰河村的餐飲民宿遍地開花。瞅準時機,閔洪艷推動成立生態旅游經濟專業合作社,組織村民以土地、資金等要素入股加入合作社,發展生態旅游有了依托。
在閔洪艷的示范下,村“兩委”火車頭帶動作用越來越強。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群眾接受認可”始終是村集體決策的第一原則。堰河村堅持村黨組織議事,村民(代表)大會定事,村民委員會理事;把支部建在產業上,每個產業黨支部由一名村黨委成員牽頭,帶動黨員群眾干事創業。在堰河村的“人民大會堂”,至今仍保留著當時開會議事留下的鵝卵石墩。“每塊石頭對應一戶村民,每家每戶都有發言權。”
“房檐以外集體決定,房檐以內自己決定。”這是村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民俗園建設之初,為避免隨意擴建改建、產品服務同質化、商家之間惡性競爭,村集體廣泛征集村民意見,進行提前規劃布局,統一標準、價格、品牌,建立考核機制,連續3次考核在90分以下的農戶進行停業整改,讓游客來得安心、玩得舒心。
汲取群眾智慧,黨員干部帶頭,堰河村的產業規模越來越大。興辦奇石館、農博館、茶葉采摘園、休閑農業觀光園,規劃建設三期民俗園,創立“堰河香”系列農產品品牌,搭建電商銷售平臺,打造“網紅”線上銷售渠道,創建4A級景區……在村“兩委”帶領下,曾經的偏僻小村成了干事創業的廣闊天地,越來越多外出務工村民回到家鄉開店創業,閔洪艷自豪地說:“農民成了網民,農田成了電商賣場,手機成了農具,直播成了農活。大家干得熱火朝天!”
黃墻灰瓦、流水潺潺、碧翠環山,竹林深處煙火人家。如今,美麗的堰河村迎接著海內外絡繹不絕的游客,閔洪艷和村干部們當起了講解員,傾心訴說著“堰河故事”。
走進“堰河味道咖啡館”,老板趙玲玲正熱情地向游客介紹自己手工制作的點心。幾年前,堰河村民俗園二期動工招標,在外務工的趙玲玲嗅到了商機,選擇返鄉。學習咖啡、面點制作,精心設計小店,在抖音直播,趙玲玲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咖啡館也成了村里的明星店鋪。“現在一共開了3家店,既能照顧家庭,還能多賺錢,兩全其美!”
合作社規模也不斷擴大,從25戶村民入股到家家戶戶入股,困難人員無償配股,如今合作社年純收入達285萬元,每股收益率達55%,發展成果惠及全體村民。在堰河村,“一家一棟小洋樓,一家一輛小轎車,一家一個致富項目或者一名致富能人,人均存款達到10萬元”的小康生活已經實現。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一年一度的鄉村年貨節上,商戶門前掛滿了臘蹄、魚干、風干雞等特色年貨,店鋪內陳列著各種干貨山貨,成群的游客往來穿梭。山林繁華,民風淳樸。在閔洪艷的帶領下,堰河村又有了新目標:村里有金融、家庭有資產、戶里有碩博生、發展有產業、出行有房車。“在我眼里沒有困難,只有黨組織交給我的任務。解決問題就是我的工作。”風風雨雨三十余載,閔洪艷初心如磐,堅定自信。(本報記者 孔麗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