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袁貴仁
2012年12月27日08:49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科學地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對于鼓舞和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高度評價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理論貢獻和實踐價值,著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全局,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全黨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報告著眼于解決當代中國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對黨和國家事業進行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戰略性、指導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強調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推動教育協調發展、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加強高校黨的建設等方面,明確提出了下一階段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戰略性目標和任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機關和教育系統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進行了新的謀劃,對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綜觀國際國內大勢,立足基本國情,必須深刻認識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歷史使命感和工作責任感。
(一)準確把握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新機遇。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民族素質競爭。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經濟格局發生新變化,綜合國力競爭愈加激烈,知識創新越來越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源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許多發達國家都把教育和人才優勢作為國家最核心的戰略利益。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但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社會思想文化多元多樣多變。在這樣的形勢下,確保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更為有利的位置,迫切需要提高全體國民素質,深度開發人力資源。
強國必先強教。“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建設,盡快把我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使我國人力資源的數量、結構、質量和貢獻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這是我國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強國的現實需要,集中體現了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階段性特征。黨中央把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總體部署緊密聯系在一起,必將成為我國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
(二)主動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特別強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
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我國發展后勁、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必須更多依靠勞動者大軍和各類人才隊伍素質的持續提高;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青少年開始筑牢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必須把教育擺在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特殊重要位置。總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不斷完善和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迫切要求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三)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新期盼。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后代。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教育寄托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0美元進而超過5000美元時,社會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會更加強烈。世紀之交我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2011年突破了5000美元,近10多年我國社會正在從生存型消費進入發展型消費階段,廣大人民群眾對通過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更好服務國家建設的愿望更加強烈。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權利和接受良好教育機會,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體現。從黨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到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在學有所教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在部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時特別強調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莊嚴承諾,是教育戰線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學習十八大精神體會文章”征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